企業名片
中侖新材是以膜材料為基礎、特種材料為引擎的新材料創新企業,秉持“多矩陣、高精尖、全球化”的核心戰略,持續深耕前沿新材料賽道,著力構建健康、安全、環保的世界級新材料產業生態。現階段,產品涵蓋新能源膜材、生物基可降解膜材、功能性膜材、高性能聚酰胺材料等,并打造了行業首個功能性膜材一體化產業鏈,產銷規模全球領先。
你知道嗎?手機和新能源汽車上的電池保護膜、零食和藥品的包裝、運動時穿的沖鋒衣和速干衣、快遞包裹上的綠色環保膠帶……這些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原材料,很可能就來自這家廈企。
作為中國新材料產業的“隱形冠軍”,中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侖新材”)深耕新材料領域多年,成長為全球高性能薄膜行業的領軍者。這家扎根廈門的民營企業,正以“材料科技”的創新力,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。
生產出固態電池專用膜材
在中侖新材位于海滄的27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園區內,巨型自動化產線轟鳴運轉,一卷卷透明的高性能膜材誕生。這里是全球最大的功能性膜材及新能源膜材生產基地,集新能源膜材、生物基可降解膜材、功能性膜材于一體,配備世界最先進的雙向拉伸生產裝備。
今年3月,中侖新材宣布,旗下長塑實業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專用于固態電池的BOPA(雙向拉伸尼龍薄膜),突破核心技術瓶頸,填補國內空白,推動我國在新能源核心材料領域又一次實現“領跑”。這一里程碑式成果,不僅是中侖新材高端技術攻堅的重大突破,更彰顯了廈門在科技創新和新能源戰略布局上的強勁動能。
每一次技術突破,都推動著企業乃至行業的進步。“這款產品凝聚了團隊近兩年的心血。”中侖新材相關負責人介紹,“我們針對固態電解質的特性及其嚴苛的使用要求,通過工藝優化和材料配方創新,最終成功開發出專為固態電池量身打造的BOPA薄膜。”
“我們不僅要‘造出來’,更要‘用得好’。”中侖新材相關負責人表示,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創新投入,目前已擁有200余項核心技術專利,并主導或參與制定十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,持續引領行業技術升級。
中侖新材泉州生產基地,同樣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。這里打造出行業首個功能性膜材一體化產業鏈。上游原材料工廠與下游膜材生產線僅一墻之隔,這種“隔墻效應”不僅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,更賦予企業更快、更強的協同創新能力。
在技術創新的驅動下,中侖新材不斷刷新行業紀錄:首個國產超高阻隔功能性膜材、首個新型生物基可降解膜材、首個突破“卡脖子”難題的新能源膜材、首個固態電池專用BOPA……一系列“首個”背后,是企業對新材料行業的執著深耕,更是中國制造邁向全球高端價值鏈的生動縮影。
“產品出海”到“產能出海”
如果說產業鏈運營能力是中侖新材的“內功”,那么全球化布局則是它的“外拳”。全球每生產五卷BOPA,就有一卷來自中侖新材。2024年,中侖新材海外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,同比增長55.91%。其已連續多年占據全球市場份額超20%,業務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侖新材并不滿足于“產品出海”,它有更高的目標——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,實現“產能出海”。中侖新材在印尼布局的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功能性膜材生產基地,預計今年年底正式投用。公司負責人表示:“印尼地理位置優越,基地投產后將輻射東南亞、中東及歐洲市場。”
強化“高精尖”產品矩陣
站在新質生產力的時代風口,中侖新材正瞄準更廣闊的“藍海”。其相關負責人表示,公司計劃未來幾年打造出多款市場地位對標BOPA的單項冠軍產品,并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、高端醫療、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關鍵材料和應用場景,進一步強化“高精尖”新材料產品矩陣。
中侖新材秉持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。作為聯合國糧農組織“SAVE FOOD”倡議的首位中國成員,公司持續通過新型特種材料解決方案減少糧食損耗;在助力減碳降碳方面,其生物基可降解產品已應用于中國郵政的環保膠帶,國航、東航的機艙食品包裝等領域。中侖新材還持續推進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,依托自主開創的第五代低碳雙向拉伸技術,不斷降低單位產品能耗,并在生產環節實現了近100%的可循環再利用。
“材料科技創新的終極目標是讓生活更美好。”中侖新材相關負責人表示,未來公司將通過產業鏈一體化延伸、產銷研全球化布局,構筑世界一流的新材料產業生態。
中侖新材的成長軌跡印證了中國民營企業的韌性與創新力。這家企業正以“材料科技”為筆,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書寫新的篇章,讓“中國智造”真正走進千家萬戶。